儿童气管异物窒息有多危险?一组数据触目惊心:我国每年超3000名儿童因气管异物窒息送医券商杠杆,约10%因抢救不及时死亡,4岁以下儿童占比85%。
窒息风险无处不在,甚至藏在儿童零食里。
一根奶酪棒引发的悲剧
近日,一位奶奶喂孙子吃奶酪棒时,孩子不慎呛到,奶酪棒瞬间卡进气管。孩子脸憋得发紫,无法出声。
情况危急,奶奶当机立断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并拨打120,但因缺氧时间过长,孩子大脑严重受损,最终抢救无效离世。
同样的悲剧还发生在江苏。3月28日,江苏南通一名2岁男童在家中边跑边吃奶酪棒时突然倒地,母亲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未果,送医后宣告不治。
两起事件,同样的“凶手”——奶酪棒,让人痛心不已。
这些食物是“隐形杀手”
临床数据显示,呼吸道异物窒息是婴幼儿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奶酪棒、果冻、坚果、葡萄等光滑食物,极易滑入幼儿气道造成窒息危险。
展开剩余80%4岁以下幼儿气管仅0.5厘米宽,约只有1根吸管粗细,且吞咽功能尚未发育完善。家长在喂食这类食物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!
这些食物也要远离
酒及含酒精食物
包括:酒、酒心巧克力、醉虾、醉蟹等。
危害: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,肝脏代谢酒精的能力远不如成人。即使是少量酒精,也可能对肝脏造成损伤,甚至影响大脑发育,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。
建议:任何含酒精的食物或饮品,都应远离孩子。
茶
包括:绿茶、红茶、乌龙茶等各类茶叶饮品。
危害:茶叶中含有鞣酸,这种物质会刺激消化道黏膜,导致收缩,可能引发消化不适。此外,茶中的咖啡因也可能影响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,干扰睡眠和发育。
建议:给孩子喝白开水或适量的果汁,5岁以下儿童应尽量避免。
蜂蜜
包括:天然蜂蜜、蜂蜜制品等。
危害:蜂蜜中可能混有肉毒杆菌,而1岁以下婴儿的肠道屏障功能尚未完善,抵抗力较弱。少量肉毒杆菌进入肠道后可能繁殖并释放肉毒毒素,导致食物中毒,严重时甚至致命。
建议:1岁以下宝宝不要尝试蜂蜜,1岁以上也应谨慎食用,确保来源安全。
腌制品
包括:腌肉、咸菜、酱菜等。
危害:腌制食品通常含盐量极高,过量摄入会增加孩子肾脏负担,不利于培养清淡饮食的健康习惯。部分腌制品中含有亚硝酸盐,这是一种潜在致癌物质,长期食用可能危害健康。
建议:尽量不给孩子吃腌制品,饮食以新鲜食材为主。
日常生活中,儿童异物卡喉的情况常见且紧急,及时、正确使用海姆立克急救法,是挽救孩子生命的关键。
适用症状
当患者因异物(如食物、玩具)完全阻塞气道时,表现为双手“V型”手势抓颈,不能说话,口唇紫绀,很快呼吸停止、抽搐,陷入昏迷。
若患者能发声或呼吸,则为不完全气道梗阻,无需使用此法,应鼓励其自主咳嗽排出异物。
标准操作
针对儿童:
①分开儿童双腿,弓步站在儿童的背后;令其弯腰,头部前倾,以双臂环绕其腰;
②找到儿童腹部正中肚脐上约二横指处,一手握空心拳,放到此位置,另一手紧握此拳,快速有力向上、向内冲击5次。重复操作若干次,直至异物排出。
针对婴儿(1岁以内)
①婴儿呈俯卧位,双脚分开置于施救者前臂,头部向下使其头低于躯干,施救者用手支撑婴儿的头部及颈部,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向内、向上叩击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5次,至异物排出。
②如果异物未咳出,则两手前臂将婴儿翻转为仰卧位,在婴儿胸部下半部即两乳头连线下一拇指处,用中指和食指快速冲击按压5次,检查口腔,如异物咳出,则谨慎并迅速用手取出。如异物未能咳出,重复背部叩击和胸部冲击多次。
来源:东莞市妇幼保健院
发布于:广东省